第三届“少年中国说”,决赛现场长这样

时间:2019-08-03 来源:总局教育培训基地

 

- 少年中国说 -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自信表达

7月26-29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以下简称总局基地)发起主办的第三届“少年中国说”少年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展演活动在京举行。

本次展演活动以“诵爱国经典 讲爱国故事 传家国情怀 喜迎建国70周年”为主题,旨在通过鼓励青少年朗诵、讲演文学经典等方式,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载体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过一轮又一轮严酷的初赛、复赛筛选,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等30余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覆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10多个民族的近500名小选手来到北京,进入总决赛参与角逐。

为给孩子们提供最专业、最严谨的指导,本次展演活动请来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教授陈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主播杨波、彭坤、庞莹,主任播音员常黎春、戴萱,解说员贾小军,辽宁卫视主持人薄力友,知名朗诵艺术家胡乐民,著名配音演员李龙滨,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主持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云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苏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嘉、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燕华、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种霞等语言艺术界资深专家和高校学者担任总决赛评委。

围绕着“诵爱国经典 讲爱国故事 传家国情怀 喜迎建国70周年”这一主题,小选手们既带来了对祖国饱含深情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带来了抒发绵绵思乡之情的《乡愁》,带来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木兰辞》,也带来了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感悟改编的故事与儿歌,比赛现场可谓精彩纷呈,真是一场又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

看,现场评委专家完全被小选手们精彩的表现吸引住了,认真倾听之余还不忘一一做好记录呢。

比赛结束后,本届“少年中国说”评委会主任陈亮教授在展演大会上,对孩子们的综合表现作出了细致点评。

陈亮教授首先指明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

1.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学习语言文字事实上就是在学习整个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2.语言文字包含着深刻丰富的人类情感,学习语言文字就是深刻感受人类情感,进而表达这些情感的过程;

3.语言文字自身也是一种文化创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几千年人类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

因此,陈亮建议,学习语言应从了解和掌握内容,体验情感,感受文化开始。这也是这是“少年中国说”少年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展演活动的基本设想和最终目的。

陈亮表示,在本次展演活动中,相当一部分参展的选手能够用生动、自然、切合自身特点的语言向大家展示。当然,选手们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一一指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品选择不适合青少年发挥。如小学生选择了内容主题宏大,或作品气势宏大的作品。我们不仅要有家国情怀,同时也应该有生活情趣,应注重多元化的表达。

配乐不甚合适。应多注意作品的内容,外在的形式应真正做到锦上添花。

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作品。应多练习,多思考。

此外,针对当前社会上的青少年语言学习培训市场现状,陈亮表示,“少年中国说”对少年儿童提出了几大具体要求:

第一,说话要有内容;
第二,说话要有目的;
第三,说话要有对象;
第四,说话要有情景;
第五,说话要有情感;
第六,说话要有条理。

总的来说,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在“少年中国说”的正确引领下,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明显提高。

正如陈亮教授所言,未来“少年中国说”组委会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针对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活动内容和培训学习方案,编辑出版相应的学习材料,帮助大家共同做好此项活动,提升中国少年儿童口语表达能力!